首页 > 财经 >

近一年保代增加近600名,500多名进入前十券商,项目及保代双双流向头部

发布时间:2022-04-01 15:01   来源:中国经济网   阅读量:19302   

财联社讯,伴随着全面注册制的持续推进,保荐代表人数量持续上升,注册制改革将重塑证券公司业务生态。

2004至今,我国实施证券保荐制度已有16年,截止3月底,据Choice数据统计,全行业共有7467名保荐代表人注册在职,而2019年年底,这一数量仅为3806名,2年多的时间里,在职人数接近翻倍。

保荐代表人的增加,主要集中在头部券商财联社记者统计,近一年来全行业注册在职人数从6892名上升到7467名,一年增加575名保代,其中517名进入前十大头部券商

行业整体来看,头部券商的保代人数多为数百人其中,中信证券525名,占全行业比重为7%,中信建投证券为505名,占比为6.8%,中金财富441名,占比为5.9%,华泰证券为333名,占比为4.5%,海通证券为319名,占比为4.3%

从近一年的增量人数来看,中金公司的增长最快,达到126名,中信建投证券,中信证券分别增加107名,93名,华泰联合证券,国信证券,海通证券增加人数分别为49,42,32名。

主承销收入及保代人数均持续向头部集中

从各家券商的主承销收入排名来看,截至3月底,中信证券,中信建投证券,海通证券,华泰联合,中金公司,国泰君安,民生证券,招商证券,国金证券,国信证券分别占据前十其中,中信证券实现主承销收入57.04亿,中信建投35.78亿,海通证券35.53亿,位居前三

从市场份额来看,承销收入前十大券商占据了市场接近70%的份额。

除了市场份额的集中度,市场格局决定了保代也同样集中在头部券商,马太效应持续相关业务的良好发展,更增加了人员需求,这在券商近期保荐代理业务岗位招聘需求上可以窥得一二

头部持续扩容,学历门槛低至本科

业务量增加的同时,各家券商都在大量招聘保代,需求量大的仍然是中金,中信,中银,华泰,海通,招商,广发等头部券商。

对照各券商投行的招聘门槛来看,多数要求硕士以上学历,且有2年以上投行,会计师,律所工作经验,大部分券商非常看重应聘人员的企业,政府工作背景,具有保荐资格,CFA,CPA都是加分项。

中信证券江苏分部的保代招聘信息显示,要求应聘者具备硕士以上学历,但招聘要求中也注明要具备地区市场开发能力,优秀保代熟手可放宽相应条件记者查询了证券业协会的中信证券保代学历,硕士学历居多,但本科学历保代也有一定占比

广发证券相关招聘则要求硕士以上学历,财务金融法律等相关专业背景,具有三年以上的券商,会计师或律师投行相关业务经验,同时能够适应长期出差和高强度工作具备良好的抗压能力和沟通协作能力。

值得一提的是,来自国泰君安保代实习生的招聘除了学历要求本硕985或top50,更提出了要求计量/量化/数学与金融的复合背景,能熟练运用VBA,编程等新的要求这或许也是后续投行招聘的新趋势

监管压实看门人责任,更要求提升执业质量

从招聘网站提供的薪酬待遇来看,保代人的薪资区间在1.5—4万之间,不过由于券商间薪资结构差异不同,各券商之间存在不小差距。

一头部券商保代人透露,中信,中金,中信建投,国泰君安等以总部行业组承揽,奖金分配模式会偏向平均主义,中金中信的保代人普遍年薪在120—140万之间。今年下半年,中信证券表示将进一步扩大境内外客户覆盖,增加项目储备,加强新兴行业,重要客户及创新产品研究,就注册制全面稳步推进,沪/深伦通,A,H股两地上市及境外公司回归A股上市等业务持续进行布局,加强股权承销业务能力,严格项目质量管理,发挥公司平台优势,为客户提供综合投行服务。

以某券商的合伙制投行模式为例,保荐承销费的13%归项目承揽承做团队,承揽承做各50%,我们团队今年一个项目都没有接到,收入肯定要大打折扣的某头部证券的保代人向记者透露

安信证券则70%的收入为项目区分配,但相应的营运成本也为团队承担,这也决定了相应对项目的盈利要求更高。。

高收入的背后匹配的是更高风险与更高强度的工作有投行人士透露,项目申报期,保代通常需要持续20个小时以上,就算是项目非申报期也至少在15小时以上的工作强度不同与普通人的996,保代人007是常态

招股书上的签字意味着押上个人信誉及整个职业生涯,最近三年已有136人因保荐业务被处罚根据最新的证券业协会保荐代理人的评级分类,可以发现近半数人未负责过保荐项目,却有199人因处罚被降为C类

接近监管人士指出,推进投行归位尽责,不仅是投行自身问题,还涉及到监管制度以及市场约束等问题申报即担责对保代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勤勉尽责,时刻保持高度的职业怀疑,充分了解所面对的风险及预知到可能面临的风险才是专业保代人最应该具备的素质受访保代人感叹到。

(责编:宋元明清)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生活消费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生活消费网 | 专注于国内外今日生活资讯网站所有。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生活消费网 | 专注于国内外今日生活资讯网站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